当前位置: > >

腾龙镜头外观最新摘要

  • 腾龙SP 35mm F/1.4 Di USD外观展示(对焦环|光圈环|前镜组|后镜组|遮光罩)
    首先看一下整体感受,我搭配的是尼康D810。腾龙这一代镜头的设计语言,哑光材质,简约风格,跟D810倒是很搭。 镜头正面对焦窗和腾龙logo。 右侧面也把SP给标识了出来——这是腾龙高品质镜头的表现。 左侧面AF/MF拨杆,质感不错。 镜头前端比较简约,没有什么标识。镀膜在光线的照射下,分外好看。 镜头尾部,金属卡口肯定是没疑问了。注意到卡口外圈的橡胶密封圈,增加了机身连接处的防泼溅能力。我观察到有几家的35/1.4是没有密封圈的哦。  遮光罩采用卡扣式设计,连接牢靠。 我使用SP 35mm F/1.4 Di USD搭配了两台机身。D810搭配起来分外和谐,整体大小看着也很舒服。 同时,我也搭配了nikon Z6.看着好像不是那么和谐,但这真心不是镜头的锅 。 毕竟单反镜头转接Z6,这转接环真的不敢说好看。好在实际用下来,这颗腾龙SP 35mm F/1.4 Di USD在Z6上的对焦和画质表现倒是非常不错,我们最后一个部分详解。 阅读全文
  • 腾龙A005镜头外观展示(遮光罩|口径|镜身带|指示窗|金圈)
    自带遮光罩好评,而且这个遮光罩几乎是镜头长度的一半,加上遮光罩,颇有老法师的风范啊(话说这个镜头成像感觉真的比狗头优秀,但是感觉还是不够锐啊,打算好好写文出家为尼,入健身器材)镜头口径同样是62mm,镜身带对焦指示窗口好评(曾经以为有指示窗的镜头就是高级镜头)事实上,腾龙sp镜头也确实在腾龙中算是比较中断的,然后现在换成了银圈,更加内敛有型细节展示镜头正面的镜头盖上是腾龙的标志,从正面看起来并不是很粗啊~而且说实话,手感也是满满的塑料感(毕竟价格不到,要什么自行车要自行车……)对焦指示窗经过我这么几年的观察,可能……只是个装饰吧,反正我是从来没认真看过,可能我还没修炼到这个程度,据说有的老法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当测距仪用?(原理很简单啊,对焦清晰,显示当前相机镜头到被摄物的距离),不过在实际中应该用处不大~USD马达显示,真的很安静,但是速度还不够,vc代表的防抖,然后这个就是最最装13的金圈了(话说应该用尼康配这个比较合适啊)镜头安装指示点,镜头上一共两个按钮,防抖和自动手动对焦切换-没有镜头锁定按钮差评,话说好多年之前的17-50镜头都有镜头锁定了,不过因为我也没怎么用过这支镜头,到现在阻尼上课(好像只有在运动会、拍荷花、拍月亮的时候用到了,偶尔拍一次人像,用的残幅,简直是……我觉得我缺个对讲机)前后镜头盖去掉,感觉还是挺通透好看的吧?屁股这里,是金属的好评,然后内镜也比较深了,金属卡口到镜片那好像是有一层螺纹负责削光的,对么?伸长之后的样子~话说现在越来越觉得这种结构不科学啊,去一次海边妥妥的进灰,如果有条件,还是尽量选择内变焦吧~而且感觉腾龙的镜身做工……emmm,让我怎么说好呢……反正进灰就进灰吧,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么?在这里有没有大佬指条明路?~?70mm端其实长度还ok,并没有多黑长粗啊,看起来也只是一般镜头的大小,但是重量感觉还是有的,很压手好了,帅气的遮光罩,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内部的消光螺纹,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个原厂的遮光罩要200多,那时候觉得,真tm奢侈……遮光罩正面就是这个样子套上遮光罩之后,怎么样,是不是老法师的感觉就来了? 阅读全文
  • 腾龙 70-200 F2.8 Di VC USD 镜头外观展示(遮光罩|脚架环|开关)
    尼康的箱子都是金色的,腾龙跟他来一个金银配箱子里没啥货,配件就是遮光罩和脚架环,还有一些说明书和保修卡,就不拍了。为师的完全形态就是如此了,远远的望去,人家还以为是N家的金圈镜头呢,再加上黑硬粗长的造型,唬唬大叔大妈还是很容易的。侧面有AF开关和防抖开关明亮的大眼睛,77mm口径。脚架环还是很实用的,做工扎实,单卖肯定200+镜头上写着USD超声波对焦马达的字样,上面还有物距窗。镜头前装了一片以前用在银广角上的保谷77mm UV。装在机身上就是这样了,D600本来就不大,这么一来就像个玩具下面上一些这个镜头拍的片子让大家解解毒。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把快门光圈焦距这些信息写在了图上。超声波对焦马达很好用,运动中的人物也能很好抓拍。放大到100%也很清楚。手臂上的纹身清晰可见不那么明亮的光线下,F2.8大光圈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由于大光圈小景深的缘故,发现这张片子真实焦点其实是在衣服上,脸反而有些模糊了,这个主要怪D600的对焦选择区域太小。光线好的情况下,静态人物抓拍非常容易100%截图依然清晰VC防抖还是很给力的,一般来说,安全快门是焦距的倒数,这张照片按理说要保证1/100s以上的快门速度才能清晰,但是因为VC防抖,1/25s的快门也抓拍到了瞬间。当然,因为图中人物也在动,所以放大到100%还是发现有些虚了。这张也是防抖起了效果。一般1/320s左右的快门就可以抓拍到空中的人物。总结一下这个镜头,颜色的确有些偏黄,人物肤色表现老是不准确,但是这些通过后期是可以弥补的,特别是像我这样固定去一个场馆,色温和色相统一一下就可以纠正这个问题,如果想拿这个头干活拍人像,那我劝你还是入原厂小竹炮来的省心,像我这样业余玩玩的,可以考虑。超声波马达和VC防抖在长焦上非常有用,同时拥有F2.8的最大光圈,并且能用到的情况很多,不像广角镜头大部分时间用小光圈。这个就比差不多价格的尼康70-200 F4给力。" 阅读全文
  • 腾龙35-150/2.8-4 Di VC OSD镜头外观展示(长度|镜身|口径|光圈)
    △镜头标配莲花遮光罩,不唬人但实用这支镜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配合17-35mm f/2.8-4的时候,可以只用两支镜头覆盖从超广角到中长焦的焦距范围,使用高像素机身稍微裁切一下的话可以认为覆盖了17mm f/2.8-200mm f/5.3之间的常用焦段,相比以往的大小三元方案,在便携性和便利程度上都有着不小的提升。或者,把这支镜头看做“长焦附带小广角”,是不是可以豁然开朗一些?从外观上看,这支镜头也并不算长,全长124.3mm,体积控制还是不错的。35mm-150mm约4.3倍变焦比,在150mm端伸出长度如上图所示。特别要说明的是,这支镜头对焦时前对焦环会跟随转动,持握时要特别留意一下。作为一支非恒定光圈镜头,大家当然关心各焦段下的最大光圈。实测下来在35mm端最大f/2.8;50mm最大f/3.2;85mm最大f/3.5;105mm最大f/3.8;135mm和150mm最大f/4。按官方的说法把这支镜头定义成一支人像镜头,的确从35mm到150mm覆盖了众多经典人像焦段,不过考虑到各焦段的最大光圈,其实把它看做一支便携高画质“旅游头”显然更合适。有句俗话说得好,宁当鸡头不当凤尾…镜身设计风格延续了腾龙传统,非常简洁。镜头右侧配有变焦锁,左侧是防抖和AF/MF切换开关。根据CIPA标准,这支镜头可以提供5档防抖补偿,对于长焦拍摄还是很有帮助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镜头配有双MPU处理器,对焦性能及防抖效果上都得以大幅提升和强化。镜头滤镜口径77mm,黄绿色的经典腾龙BBAR宽频抗反射镀膜,前端镜片还采用了具有出色防水防油性能的氟素化合物涂层。另外这支镜头镜片结构14组19片,具备3片LD低色散镜片和3片复合非球面镜片,用料还是可以的。尼康卡口电磁光圈。这支镜头在各个可动部位及连接处装有防滴密封圈,我们可以从卡口处看到密封结构。所以我再次觉得这是一支非常好的旅行镜头。官方规格表  【分辨率测试】 阅读全文
  • 腾龙 FE 28-75mm f/2.8 RXD 镜头外观展示(分辨率|对焦|焦外|暗角)
    外观设计方面与之前推出的一系列单反变焦镜头一脉相承,仍旧采用了腾龙传统的前(以镜头前组方向为准)变焦、后对焦环的设计,而索尼的原厂头采用的基本都是前对焦后变焦,可能会在原厂镜头用惯了用户初上手时带来一些困惑。体积方面仅略大于FE 24-70mm f/4.0ZA,但却提供到了f/2.8的规格。当然了,如此的代价之一就是广角端只有28mm,实际上尤其是拍风光的时候,24和28的视角差异还是挺明显的。当然如果手里有另外的超广角镜头的话,这也就不是什么问题啦。上机对比,个人感觉跟原厂24-70GM相比,腾龙28-70反而显得更协调一些。官方规格表。可以看到广角端的最近对焦距离算是一个小亮点,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广角微距,大概是这样的效果:广角微距在拍摄花朵,动物等物体时可以获得比较夸张的效果。不过这种效果和通常意义上的微距模式并不是一种东西。官方MTF。镜组结构,可以对比一下之前单反版本28-75的,明显不是同一个设计。分辨率测试注:本次测试的方法跟之前相比存在较大变化,在往下阅读之前务必看完下面的新测试说明!!测试说明:之前传统的镜头测试都是通过尽量关闭机身校正,甚至较为极端的脱离机身(例如Lensrentals的MTF扫描仪、最早我们采用的统一转接)来获得“镜头本身的画质表现”。然而随着相机系统不断的电子化,机身镜头结合提升画质的方法越来越成为主流,再纠结于镜头的“原生画质”,很多时候不得不说有些不合时宜。所以从本次开始我们采用下面的测试方法:1、都采用原生卡口机身(佳能5DSR、尼康D850、索尼A7R3),拍摄RAW文件。2、输出TIFF文件的时候开启ACR所带配置文件或者RAW文件内置校正(针对畸变),打开色散校正(针对倍率色差)。如果两个配置文件都不存在,则根据标板上的参考线手动校正畸变,根据目视结果手动校正倍率色差。3、在考虑了畸变校正和倍率色差修正对于分辨率的影响之后输出最终的分辨率测试结果,由于已经整合进了分辨率的结果当中,故不再提供倍率色差和畸变的单独测试。4、由于暗角修正需要的不是镜头的分辨率,而是机身宽容度,故保留此项测试。这个测试方案最终的目的是为我们的镜头数据库做准备。28mm焦距广角端中心画质尚且不错,收缩一档具有更好的表现。但是边缘画质亏损比较明显,即使收缩光圈也没有很大的改善,这一点对于希望这支镜头兼顾旅行风光拍摄,作为大光圈便携全能旅游头的用户来说,略微有点遗憾。35mm焦距35mm端下的中心分辨率表现出色,无论全开还是收一点光圈,都不输给索尼 FE 24-70mm f/2.8 GM。但是边缘表现一般。而且分辨率能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像场范围有些偏小,离开中心部分画质就迅速下降,对于人像拍摄也存在一定的影响。50mm焦距和其它24-70mm f/2.8 镜头表现一样,长焦端整体分辨率会有下降。但是腾龙 FE 28-75mm f/2.8 在50端全开光圈时的画质表现出色,无论中心还是边缘都不输给索尼 FE 24-70mm f/2.8 GM。但是在收缩光圈以后分辨率提升不大,被索尼 FE 24-70mm f/2.8 GM反超。75mm焦距70mm长焦端全的分辨率下降的比较厉害,尤其是全开光圈,收缩一档光圈之后有所改善,但是这个焦段可能是其比索尼 FE 24-70mm f/2.8 GM 分辨率落后的最多的。其他项目测试暗角属于两头差中间好的情况。畸变因为新28-75/2.8是根据索尼E卡口规范开发的,所以可以像原厂镜头一样开启机内镜头校正。以JPG拍摄的话,暗角、畸变也都可以再机内完成处理。色散首先需要注意,此镜头和很多原生FE卡口镜头一样,内置的配置文件不能完全关闭。在关闭一切能关的校正之后的测试结果:跑出来的结果还很不错,不管腾龙是用什么方法,这次算是摘掉了“紫龙”的帽子——而且实拍表现也是如此,无论是焦内还是焦外,色散都比较轻微。对焦腾龙FE 28-75mm f/2.8 RXD 3m~无穷远范围对焦搜索时间为:0.40s经测试,眼控、AF-C连拍等原生卡口专用功能均可以正常使用,表现与原厂镜头无异。目前,腾龙官方确认镜头在视频拍摄时存在一些对焦问题,并表示尽快推出更新固件进行修复。焦外焦外方面确实不敢恭维,除了光斑的洋葱圈和亮边之外,这支镜头还存在比较明显而且不规则的口径蚀,这也算是此镜头除了边缘画质之外最大的一个减分项了。盲评本次只公布盲评原图及其对应镜头,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进行自我需求判断。A1:索尼FE 24-70mm f/2.8GMA2:腾龙28-75mm f/2.8RXDB1:索尼FE 24-70mm f/2.8GMB2:腾龙 28-75 f/2.8RXDC1:索尼FE 24-70mm f/2.8GMC2:腾龙28-70mm f/2.8 RXDD1:腾龙28-75mm f/2.8RXDD2:索尼FE 24-70mm f/2.8GME、F组为其它两组器材的盲评对比,故暂时不公布结果。总结与点评本次开始总结与点评将由多位编辑(可能还有特别嘉宾)共同参与,以期尽量全面的看待被测器材,也提供一个相对多方面的视角。老板点评:当年腾龙A16(17-50mm f/2.8)是我拥有的第一支衡定F2.8光圈变焦镜头,并且作为挂机头工作了1年多拍到了不少好照片。对于之前只有套头的用户来说,良好的分辨率和衡定F2.8光圈带来的体验上的提升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对于腾龙的低价大光圈标变这条产品线我是比较认可的,对于入门用户以及入门级的摄影工作室,类似B005,A09这样的低成本衡定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在类似价位上,我认为腾龙 FE 28-75mm f/2.8镜头的目标客户群应该是本来会选择购买索尼 FE 24-70mm F4,或者是已经拥有索尼FE 24-70mmF4镜头,但是又想升级衡定F2.8的客户。庆爷点评:对我而言我肯定是不会选择这支镜头的,因为本身对于99%时间都在拍风光的我来说,f/2.8本身就属于一个过剩规格,何况这支镜头还提供了一个比较糟糕的边缘画质,可以说与我的需求是完全背道而驰了。对于我等旅游风光党而言,最合适的FE口标变镜头还是索尼原厂的那支24-105——虽然它也贵了不少。但是腾龙这支镜头对于需要廉价一些的f/2.8大光圈标变的用户来说,确实会存在一定的吸引力。我当年也用过单反版本的28-75和24-70VC,都还拍到了一些不错的片子,希望FE版本也能一解“GM太贵”之苦,给更多囊中羞涩的用户拍出更精彩的照片吧。ET点评:腾龙A036是今年最热门的镜头新品,一方面它丰富了fe镜头群,具有比原厂产品更亲民的价格;另一方面,它的体积、重量控制得当,是大多数摄友所期望的“微单”镜头。再加上恒定F2.8光圈和广角微距两个卖点,想不热都难。关于画质,ET希望大家能理性一些——指望A036打赢价格更贵、体积更大的24-70/2.8 GM,那是有些强人所难。除了官方已经确认的对焦问题外,我觉得A036的最大短板就是焦外虚化效果了,毕竟75/2.8用于人像、静物的机会并不少。小熊点评:因为发布前的种种风评,在实际玩到这支镜头前还是挺期待的。我先说说优点:1.装在索尼机身上十分协调,一看就是个微单头;2.相对原厂价格亲民。相比于2470GM或者24105G,A036在整体画质和对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这个体积下,貌似我们也不能要求太多。如果FE标变镜头做个推荐,抛开价格因素的话,我推荐的顺序是2470GM-24105G-A036。但如果考虑价格因素,A036无疑是非常有性价比的选择。2470ZA呢?那个已经不用考虑了…PS:腾龙官方确认A036在视频拍摄时对焦存在问题,如果放出固件更新我们也会即时告诉大家。" 阅读全文
  • 外观展示(分辨率|对焦|焦外|暗角)
    外观设计方面与之前推出的一系列单反变焦镜头一脉相承,仍旧采用了腾龙传统的前(以镜头前组方向为准)变焦、后对焦环的设计,而索尼的原厂头采用的基本都是前对焦后变焦,可能会在原厂镜头用惯了用户初上手时带来一些困惑。体积方面仅略大于FE 24-70mm f/4.0ZA,但却提供到了f/2.8的规格。当然了,如此的代价之一就是广角端只有28mm,实际上尤其是拍风光的时候,24和28的视角差异还是挺明显的。当然如果手里有另外的超广角镜头的话,这也就不是什么问题啦。上机对比,个人感觉跟原厂24-70GM相比,腾龙28-70反而显得更协调一些。官方规格表。可以看到广角端的最近对焦距离算是一个小亮点,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广角微距,大概是这样的效果:广角微距在拍摄花朵,动物等物体时可以获得比较夸张的效果。不过这种效果和通常意义上的微距模式并不是一种东西。官方MTF。镜组结构,可以对比一下之前单反版本28-75的,明显不是同一个设计。分辨率测试注:本次测试的方法跟之前相比存在较大变化,在往下阅读之前务必看完下面的新测试说明!!测试说明:之前传统的镜头测试都是通过尽量关闭机身校正,甚至较为极端的脱离机身(例如Lensrentals的MTF扫描仪、最早我们采用的统一转接)来获得“镜头本身的画质表现”。然而随着相机系统不断的电子化,机身镜头结合提升画质的方法越来越成为主流,再纠结于镜头的“原生画质”,很多时候不得不说有些不合时宜。所以从本次开始我们采用下面的测试方法:1、都采用原生卡口机身(佳能5DSR、尼康D850、索尼A7R3),拍摄RAW文件。2、输出TIFF文件的时候开启ACR所带配置文件或者RAW文件内置校正(针对畸变),打开色散校正(针对倍率色差)。如果两个配置文件都不存在,则根据标板上的参考线手动校正畸变,根据目视结果手动校正倍率色差。3、在考虑了畸变校正和倍率色差修正对于分辨率的影响之后输出最终的分辨率测试结果,由于已经整合进了分辨率的结果当中,故不再提供倍率色差和畸变的单独测试。4、由于暗角修正需要的不是镜头的分辨率,而是机身宽容度,故保留此项测试。这个测试方案最终的目的是为我们的镜头数据库做准备。28mm焦距广角端中心画质尚且不错,收缩一档具有更好的表现。但是边缘画质亏损比较明显,即使收缩光圈也没有很大的改善,这一点对于希望这支镜头兼顾旅行风光拍摄,作为大光圈便携全能旅游头的用户来说,略微有点遗憾。35mm焦距35mm端下的中心分辨率表现出色,无论全开还是收一点光圈,都不输给索尼 FE 24-70mm f/2.8 GM。但是边缘表现一般。而且分辨率能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像场范围有些偏小,离开中心部分画质就迅速下降,对于人像拍摄也存在一定的影响。50mm焦距和其它24-70mm f/2.8 镜头表现一样,长焦端整体分辨率会有下降。但是腾龙 FE 28-75mm f/2.8 在50端全开光圈时的画质表现出色,无论中心还是边缘都不输给索尼 FE 24-70mm f/2.8 GM。但是在收缩光圈以后分辨率提升不大,被索尼 FE 24-70mm f/2.8 GM反超。75mm焦距70mm长焦端全的分辨率下降的比较厉害,尤其是全开光圈,收缩一档光圈之后有所改善,但是这个焦段可能是其比索尼 FE 24-70mm f/2.8 GM 分辨率落后的最多的。其他项目测试暗角属于两头差中间好的情况。畸变因为新28-75/2.8是根据索尼E卡口规范开发的,所以可以像原厂镜头一样开启机内镜头校正。以JPG拍摄的话,暗角、畸变也都可以再机内完成处理。色散首先需要注意,此镜头和很多原生FE卡口镜头一样,内置的配置文件不能完全关闭。在关闭一切能关的校正之后的测试结果:跑出来的结果还很不错,不管腾龙是用什么方法,这次算是摘掉了“紫龙”的帽子——而且实拍表现也是如此,无论是焦内还是焦外,色散都比较轻微。对焦腾龙FE 28-75mm f/2.8 RXD 3m~无穷远范围对焦搜索时间为:0.40s经测试,眼控、AF-C连拍等原生卡口专用功能均可以正常使用,表现与原厂镜头无异。目前,腾龙官方确认镜头在视频拍摄时存在一些对焦问题,并表示尽快推出更新固件进行修复。焦外焦外方面确实不敢恭维,除了光斑的洋葱圈和亮边之外,这支镜头还存在比较明显而且不规则的口径蚀,这也算是此镜头除了边缘画质之外最大的一个减分项了。盲评本次只公布盲评原图及其对应镜头,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进行自我需求判断。A1:索尼FE 24-70mm f/2.8GMA2:腾龙28-75mm f/2.8RXDB1:索尼FE 24-70mm f/2.8GMB2:腾龙 28-75 f/2.8RXDC1:索尼FE 24-70mm f/2.8GMC2:腾龙28-70mm f/2.8 RXDD1:腾龙28-75mm f/2.8RXDD2:索尼FE 24-70mm f/2.8GME、F组为其它两组器材的盲评对比,故暂时不公布结果。总结与点评本次开始总结与点评将由多位编辑(可能还有特别嘉宾)共同参与,以期尽量全面的看待被测器材,也提供一个相对多方面的视角。老板点评:当年腾龙A16(17-50mm f/2.8)是我拥有的第一支衡定F2.8光圈变焦镜头,并且作为挂机头工作了1年多拍到了不少好照片。对于之前只有套头的用户来说,良好的分辨率和衡定F2.8光圈带来的体验上的提升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对于腾龙的低价大光圈标变这条产品线我是比较认可的,对于入门用户以及入门级的摄影工作室,类似B005,A09这样的低成本衡定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在类似价位上,我认为腾龙 FE 28-75mm f/2.8镜头的目标客户群应该是本来会选择购买索尼 FE 24-70mm F4,或者是已经拥有索尼FE 24-70mmF4镜头,但是又想升级衡定F2.8的客户。庆爷点评:对我而言我肯定是不会选择这支镜头的,因为本身对于99%时间都在拍风光的我来说,f/2.8本身就属于一个过剩规格,何况这支镜头还提供了一个比较糟糕的边缘画质,可以说与我的需求是完全背道而驰了。对于我等旅游风光党而言,最合适的FE口标变镜头还是索尼原厂的那支24-105——虽然它也贵了不少。但是腾龙这支镜头对于需要廉价一些的f/2.8大光圈标变的用户来说,确实会存在一定的吸引力。我当年也用过单反版本的28-75和24-70VC,都还拍到了一些不错的片子,希望FE版本也能一解“GM太贵”之苦,给更多囊中羞涩的用户拍出更精彩的照片吧。ET点评:腾龙A036是今年最热门的镜头新品,一方面它丰富了fe镜头群,具有比原厂产品更亲民的价格;另一方面,它的体积、重量控制得当,是大多数摄友所期望的“微单”镜头。再加上恒定F2.8光圈和广角微距两个卖点,想不热都难。关于画质,ET希望大家能理性一些——指望A036打赢价格更贵、体积更大的24-70/2.8 GM,那是有些强人所难。除了官方已经确认的对焦问题外,我觉得A036的最大短板就是焦外虚化效果了,毕竟75/2.8用于人像、静物的机会并不少。小熊点评:因为发布前的种种风评,在实际玩到这支镜头前还是挺期待的。我先说说优点:1.装在索尼机身上十分协调,一看就是个微单头;2.相对原厂价格亲民。相比于2470GM或者24105G,A036在整体画质和对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这个体积下,貌似我们也不能要求太多。如果FE标变镜头做个推荐,抛开价格因素的话,我推荐的顺序是2470GM-24105G-A036。但如果考虑价格因素,A036无疑是非常有性价比的选择。2470ZA呢?那个已经不用考虑了…PS:腾龙官方确认A036在视频拍摄时对焦存在问题,如果放出固件更新我们也会即时告诉大家。" 阅读全文
  • 尼康 70-200mm f/2.8E FL ED VR 三代镜头外观展示(底座|开关|镜头盖|遮光罩|按键)
    1、京东买东西就是快,很快就收到了包裹,很大一个: 2、打开盒子以后,里面出来了原来还有个小一点的盒子: 3、打开看了一下,没错。Nikon: 4、70-200的盒子比别的产品的都要大一些: 5、底部的一些说明什么的,包括附件,镜头盖和遮光罩,还有镜头包: 6、打开了,打开了: 7、拿出了注册就延保2年的卡牌,刮开以后,就可以去官网注册: 8、全部物品一览: 9、相机包里面就藏着电磁炮: 10、先看着底座,量个重量,1.5KG,能够接受: 11、正面的样子: 12、底座下面有一些白色的数字: 13、左侧的开关,有个4开关选项,这么多!!! 14、从上到下依次讲解下,我没看说明书。。也许说得有出入,请留言补充:第一个是对焦开关,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切换。第二个应该是对焦距离设置。第三个是防抖设置,可以设置2种防抖模式。最后一个是新增的对焦按钮的选项,可以设置对焦锁定还是自动对焦: 全凭自己理解。15、第三代和变焦环和对焦环位置改变了,上面的地方为变焦,如果遮光罩倒着装,会导致不方便变焦,下方为对焦环。最近使用都有点不习惯,但是习惯了,仿佛会手持更稳了! 16、装上遮光罩以后,才是它霸气的样子: 17、金字部分,再展示下: 18、遮光罩真的很漂亮: 19、准备拆下这个底座,看了半天和之前的70-200不一样,有点搞不懂: 20、底座下面有个1/4螺丝,可以接三脚架: 21、这个底座有2个可以拆的地方,打开上面的这个: 22、然后按住下面的这个小开关卡扣,就能拿出底座: 23、拿出以后,就是下面这个样子。而且里面还有一个 1/4的螺丝接口哦,而且拿出了以后,重量会再减轻一部分: 这也太少了:24、这个是拿出底座以后的样子。底座的那个环拿不下来: 25、这个对焦按键 前后左右有 4 个,是4个,我一开始以为就1个,原来有4个: 26、镜片干净,通透: 27、盖子77mm,还是原厂的镜头盖舒服,某宝10块钱一个的太难用: 28、后镜片也很干净,屁股是金属接口,很棒! " 阅读全文
  • 腾龙 SP 24-70mm F/2.8 Di VC USD 标准变焦镜头外观展示(遮光罩|变焦环|开关|镜片)
    原厂包装箱外面做了塑封,上边有京东的封口贴。简直是多此一举,哥两剪刀就把丫弄下来了,手贱撕了一下,果然撕的部分会有JD的字样。。。原厂包装箱是没有任何封口贴的,如下:直接打开就是这样了:然后还有放在里面牛皮纸上边的一堆保卡说明书,貌似保卡上不需要盖章,因此京东也就没给转印章:话说腾龙的包装比较奇葩,居然要整个拎出来:打开之后就能看到镜头了:一支镜头,一支遮光罩,仅此而已。这遮光罩也必须吐槽一下,其实作为一支变焦头,遮光罩必须考虑到在最广端不会对取景造成影响,因此在这支24-70的镜头上,这个遮光罩也就能在24端起到点作用,70端等于没有,因此,直接扔回包装箱就行了。。。基本上没有用处。。。镜头的变焦环在前端,跟佳能的24-105L不一样,需要时间适应。。。变焦环很宽,不过变焦感觉有点紧,网上评测也基本都提到过这一点。此外,变焦环上还带个锁止装置,在24端可以锁住。(避免用的时间长了之后自行下滑么。。。?腾龙很多变焦头貌似都有此设计 )AF/MF开关以及UV开关都在一侧,装到机身上之后正好是左手的位置,也算方便。。。前镜片比较大,好歹是82mm口径的。。。菊花。。。这里要插一句:不是内变焦。。。变焦的时候整个镜组前移,这样菊花那里就会露出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电路板、排线什么的。。。果断差评。。。" 阅读全文
  • 腾龙 SP 90mm F2.8 Di MARCO 1:1 VC USD 全画幅微距镜头外观展示(遮光罩|后盖|开关)
    因为在店里已经拆箱试了一下,所以这里的开箱是伪开箱 包装盒设计,我只想说,副厂和原厂真的有挺大差距的。。。这盒子看着,高级感有点弱,甚至有点山寨。。里面的支撑也是纸盒,和佳能原厂头里面的包装确实有些差距,这样的盒子也没有多少留的必要了,果断扔吧 被包装纸包着的镜头和遮光罩    说明书和保修卡什么的真身!虽说包装盒比较一般,但是不得不说镜头本身的质感还是可以的。还有要吐槽的一点,金属的镜头虽然质感好,但是真心容易沾指纹,真心不如佳能头那种有些纹路的质感方便。后面的暗金色金属圈还是比较好看。腾龙自己的镜头后盖看焦距的地方有一小块屏幕保护贴,撕掉!!从左到右分别是:防抖开关,手动/自动对焦,对角距离选择:全范围,0.5m-无限,0.3m-0.5m。看惯了原厂头的字体,这个字体看着稍微有点不习惯,但是也还不错" 阅读全文
  • 腾龙 SP 28-75mm F2.8 Di III RXD 单反变焦镜头外观展示(遮光罩|焦段|锁定扣)
     日亚自营,退税+运费大概是28600日元,折合RMB 1680元,还算能接受依旧是亚马逊单薄的包装……日系一贯的打包方式,极简风格盒子很小巧,但分量感十足日本制,尼康口一些参数比较奇怪,封贴不在正面,在侧面开盒后是保修单,注明只能在日本才能享受保修纸片,全日文的说明书,没有多国语言,看来的确是针对日本国内的本体和遮光罩很小巧的遮光罩,菲律宾制造本体里有个干燥剂虽然事先就知道很小巧,但没想到这么小镜头是日本制造的28-75焦段锁定扣67mm的镜头直径,镜头盖是中国制的菊花口盖子也是中国制的金属菊花上遮光罩的效果和24-70的对比小,简直小家碧玉好么24-70重量966g28-75重量543g,轻了423g24-70上了遮光罩直接上1KG了28-75的上遮光罩是559g,轻了493g28是最短的,橡胶圈手感有点迷,转动的手感很生涩,也比较紧,不够顺滑50焦段60焦段75焦段是最长的最后就是和合体了虽然不够霸气,还过得去整机1639g,终于小于2KG了……自动模式jpg直出:整体感觉颜色有点偏黄总结:优点:1、价格便宜2、素质堪用3、F2.8相似焦段里最轻的缺点:1、用料廉价" 阅读全文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
腾龙 A047 70-300mm F/4.5-6.3 Di III RXD 远摄变焦全幅微单镜头 索尼E卡口 67mm
腾龙 A047 70-300mm F/4.5-6.3 Di III RXD 远摄变焦全幅微单镜头 索尼E卡口 67mm
2389元(需用券)
腾龙 A058 35-150mm F2 远摄变焦镜头 索尼FE卡口 82mm
腾龙 A058 35-150mm F2 远摄变焦镜头 索尼FE卡口 82mm
京东该商品正在促销,最终到手价10580元/件,喜欢可入。
10580元
腾龙 A071 28-200mm F2.8-5.6 Di III RXD 远摄变焦镜头 索尼E卡口 67mm
腾龙 A071 28-200mm F2.8-5.6 Di III RXD 远摄变焦镜头 索尼E卡口 67mm
5215.5元
腾龙 20mm F/2.8 Di III OSD全画幅 超广角 定焦镜头
腾龙 20mm F/2.8 Di III OSD全画幅 超广角 定焦镜头
2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