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设计方面与之前推出的一系列单反变焦镜头一脉相承,仍旧采用了腾龙传统的前(以镜头前组方向为准)变焦、后对焦环的设计,而索尼的原厂头采用的基本都是前对焦后变焦,可能会在原厂镜头用惯了用户初上手时带来一些困惑。体积方面仅略大于FE 24-70mm f/4.0ZA,但却提供到了f/2.8的规格。当然了,如此的代价之一就是广角端只有28mm,实际上尤其是拍风光的时候,24和28的视角差异还是挺明显的。当然如果手里有另外的超广角镜头的话,这也就不是什么问题啦。上机对比,个人感觉跟原厂24-70GM相比,腾龙28-70反而显得更协调一些。官方规格表。可以看到广角端的最近对焦距离算是一个小亮点,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广角微距,大概是这样的效果:广角微距在拍摄花朵,动物等物体时可以获得比较夸张的效果。不过这种效果和通常意义上的微距模式并不是一种东西。官方MTF。镜组结构,可以对比一下之前单反版本28-75的,明显不是同一个设计。分辨率测试注:本次测试的方法跟之前相比存在较大变化,在往下阅读之前务必看完下面的新测试说明!!测试说明:之前传统的镜头测试都是通过尽量关闭机身校正,甚至较为极端的脱离机身(例如Lensrentals的MTF扫描仪、最早我们采用的统一转接)来获得“镜头本身的画质表现”。然而随着相机系统不断的电子化,机身镜头结合提升画质的方法越来越成为主流,再纠结于镜头的“原生画质”,很多时候不得不说有些不合时宜。所以从本次开始我们采用下面的测试方法:1、都采用原生卡口机身(佳能5DSR、尼康D850、索尼A7R3),拍摄RAW文件。2、输出TIFF文件的时候开启ACR所带配置文件或者RAW文件内置校正(针对畸变),打开色散校正(针对倍率色差)。如果两个配置文件都不存在,则根据标板上的参考线手动校正畸变,根据目视结果手动校正倍率色差。3、在考虑了畸变校正和倍率色差修正对于分辨率的影响之后输出最终的分辨率测试结果,由于已经整合进了分辨率的结果当中,故不再提供倍率色差和畸变的单独测试。4、由于暗角修正需要的不是镜头的分辨率,而是机身宽容度,故保留此项测试。这个测试方案最终的目的是为我们的镜头数据库做准备。28mm焦距广角端中心画质尚且不错,收缩一档具有更好的表现。但是边缘画质亏损比较明显,即使收缩光圈也没有很大的改善,这一点对于希望这支镜头兼顾旅行风光拍摄,作为大光圈便携全能旅游头的用户来说,略微有点遗憾。35mm焦距35mm端下的中心分辨率表现出色,无论全开还是收一点光圈,都不输给索尼 FE 24-70mm f/2.8 GM。但是边缘表现一般。而且分辨率能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像场范围有些偏小,离开中心部分画质就迅速下降,对于人像拍摄也存在一定的影响。50mm焦距和其它24-70mm f/2.8 镜头表现一样,长焦端整体分辨率会有下降。但是腾龙 FE 28-75mm f/2.8 在50端全开光圈时的画质表现出色,无论中心还是边缘都不输给索尼 FE 24-70mm f/2.8 GM。但是在收缩光圈以后分辨率提升不大,被索尼 FE 24-70mm f/2.8 GM反超。75mm焦距70mm长焦端全的分辨率下降的比较厉害,尤其是全开光圈,收缩一档光圈之后有所改善,但是这个焦段可能是其比索尼 FE 24-70mm f/2.8 GM 分辨率落后的最多的。其他项目测试暗角属于两头差中间好的情况。畸变因为新28-75/2.8是根据索尼E卡口规范开发的,所以可以像原厂镜头一样开启机内镜头校正。以JPG拍摄的话,暗角、畸变也都可以再机内完成处理。色散首先需要注意,此镜头和很多原生FE卡口镜头一样,内置的配置文件不能完全关闭。在关闭一切能关的校正之后的测试结果:跑出来的结果还很不错,不管腾龙是用什么方法,这次算是摘掉了“紫龙”的帽子——而且实拍表现也是如此,无论是焦内还是焦外,色散都比较轻微。对焦腾龙FE 28-75mm f/2.8 RXD 3m~无穷远范围对焦搜索时间为:0.40s经测试,眼控、AF-C连拍等原生卡口专用功能均可以正常使用,表现与原厂镜头无异。目前,腾龙官方确认镜头在视频拍摄时存在一些对焦问题,并表示尽快推出更新固件进行修复。焦外焦外方面确实不敢恭维,除了光斑的洋葱圈和亮边之外,这支镜头还存在比较明显而且不规则的口径蚀,这也算是此镜头除了边缘画质之外最大的一个减分项了。盲评本次只公布盲评原图及其对应镜头,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进行自我需求判断。A1:索尼FE 24-70mm f/2.8GMA2:腾龙28-75mm f/2.8RXDB1:索尼FE 24-70mm f/2.8GMB2:腾龙 28-75 f/2.8RXDC1:索尼FE 24-70mm f/2.8GMC2:腾龙28-70mm f/2.8 RXDD1:腾龙28-75mm f/2.8RXDD2:索尼FE 24-70mm f/2.8GME、F组为其它两组器材的盲评对比,故暂时不公布结果。总结与点评本次开始总结与点评将由多位编辑(可能还有特别嘉宾)共同参与,以期尽量全面的看待被测器材,也提供一个相对多方面的视角。老板点评:当年腾龙A16(17-50mm f/2.8)是我拥有的第一支衡定F2.8光圈变焦镜头,并且作为挂机头工作了1年多拍到了不少好照片。对于之前只有套头的用户来说,良好的分辨率和衡定F2.8光圈带来的体验上的提升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对于腾龙的低价大光圈标变这条产品线我是比较认可的,对于入门用户以及入门级的摄影工作室,类似B005,A09这样的低成本衡定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在类似价位上,我认为腾龙 FE 28-75mm f/2.8镜头的目标客户群应该是本来会选择购买索尼 FE 24-70mm F4,或者是已经拥有索尼FE 24-70mmF4镜头,但是又想升级衡定F2.8的客户。庆爷点评:对我而言我肯定是不会选择这支镜头的,因为本身对于99%时间都在拍风光的我来说,f/2.8本身就属于一个过剩规格,何况这支镜头还提供了一个比较糟糕的边缘画质,可以说与我的需求是完全背道而驰了。对于我等旅游风光党而言,最合适的FE口标变镜头还是索尼原厂的那支24-105——虽然它也贵了不少。但是腾龙这支镜头对于需要廉价一些的f/2.8大光圈标变的用户来说,确实会存在一定的吸引力。我当年也用过单反版本的28-75和24-70VC,都还拍到了一些不错的片子,希望FE版本也能一解“GM太贵”之苦,给更多囊中羞涩的用户拍出更精彩的照片吧。ET点评:腾龙A036是今年最热门的镜头新品,一方面它丰富了fe镜头群,具有比原厂产品更亲民的价格;另一方面,它的体积、重量控制得当,是大多数摄友所期望的“微单”镜头。再加上恒定F2.8光圈和广角微距两个卖点,想不热都难。关于画质,ET希望大家能理性一些——指望A036打赢价格更贵、体积更大的24-70/2.8 GM,那是有些强人所难。除了官方已经确认的对焦问题外,我觉得A036的最大短板就是焦外虚化效果了,毕竟75/2.8用于人像、静物的机会并不少。小熊点评:因为发布前的种种风评,在实际玩到这支镜头前还是挺期待的。我先说说优点:1.装在索尼机身上十分协调,一看就是个微单头;2.相对原厂价格亲民。相比于2470GM或者24105G,A036在整体画质和对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这个体积下,貌似我们也不能要求太多。如果FE标变镜头做个推荐,抛开价格因素的话,我推荐的顺序是2470GM-24105G-A036。但如果考虑价格因素,A036无疑是非常有性价比的选择。2470ZA呢?那个已经不用考虑了…PS:腾龙官方确认A036在视频拍摄时对焦存在问题,如果放出固件更新我们也会即时告诉大家。"
阅读全文